2022年11月8日,“琴韵流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成果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参展作品主要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15期非遗研修班的结业研创成果,总计33件(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2015年以来参与中国非遗研培计划,为传统工艺行业培养出一批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中青年接班人。 本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由北京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主办;由清华大学非遗研培工作组、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承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办公室主任彭丽丽、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孙法鑫、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冀鹏程、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马江浩、北京市文联音协副主席赵金波、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杰、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专委会执行主任吴寒、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肖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杨佩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主任谢绮红、清华大学非遗研培工作组陈妍孜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展览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杨佩璋主持。 主持人 杨佩璋教授 现场嘉宾及观众 在2022年5月- 6月期间,清华大学举办了“斫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斫琴师经过“理论素养”、“参观访谈”、“创艺实践”三个方面圆满完成了此次培训任务,并于11月8日至11月20日期间展出21位学员的研修成果。 北京市文联音协副主席赵金波发表讲话并预祝本次展览圆满成功 学员代表 孔德辉发表本次研修成果感言 学员颁发学习证书 古琴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为古代君子必备修养之器,是“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悠久的历史文脉中留下璀璨辉煌的一页篇章。本次展览分“琴之史”、“琴之器”、“琴之用”三个板块和手作琴实物展区,有听琴音、拓图片的互动,琴空间体验,斫琴人的琴艺表演,也有琴文化文创产品,以及北京古琴文化协会发行的古琴教材、古籍校读等。从古琴的历史典籍记载到斫琴的工艺介绍以及古琴在生活中的人文精神,既体现出古琴传统制作工艺之考究与精炼,又体现出中华传统儒道思想中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内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 陈岸瑛 展览期间举办琴韵流觞系列雅集活动,期待观众们能在琴韵流觞中获得美的享受,爱上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和大漆髹饰技艺。 研修班学员 李阳 演奏《龙朔操》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吴寒 演奏《山居吟》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 韩杰 演奏《梅花三弄》 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在《琴史》中写到:“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阁幽冥,充被万物,而况於人乎?况于己乎?”良好的木材遇上精善的制造,精善的制造又得到神妙的指法,神妙的指法练就,又以纯正的心志作根本,然后才能诠释琴之尽美。 琴有九德,即所谓: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即使是兼备“九德”的琴,也需要有妙指与正心才能真正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所以“琴之史”、“琴之器”最终是要回到“琴之用”,嵇康在其《琴赋》中说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又说:“能尽雅琴,唯至人兮。”琴德与琴人的素养不可分割,良材要有至人美斫,古老的工艺更需要我们来永久的传承下去!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请您把文章分享给更多朋友 关注平台收听未来,查看历史消息分享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