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音乐语言 郭怀瑾 10月14日,海淀图书馆“左琴右书”系列讲座第三讲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古琴教育家韩杰先生主持,主讲是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理事、过云楼书院院长郭怀瑾先生。 郭怀瑾先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承著名古琴演奏家林友仁先生。以琴入道修身齐家,对琴人的处世情怀有着深刻的体悟。 郭怀瑾先生首先和大家分享了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 :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几千年来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过了一件乐器的范畴,《琴操》“伏羲氏削桐为琴”。《风俗通义》“神农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尚书》“舜弹五丝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古琴伴随着中华文脉一直延续至今。 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域宽广,散音、泛音和按音这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和。 古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中正平和,“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可见古琴是君子之器、文人之器、修身之器。 郭先生认为:古琴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还是以音乐语言体现,古琴曲有几千首之多。掌握古琴的音乐语言对弹好古琴、寄情于琴,做到“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音与意和”非常重要。 郭先生详细讲解了古琴音乐语言的内涵:音高、音色、节拍、节奏、速度、调性等。 音高是音乐表现的基础,我们弹琴的时候,看好每一个徽位,特别是徽位之间的音,一定要按音准确。 音色的丰富性,世界上任何一件乐器都不能和古琴媲美,古琴音色的变化是我们左右手技巧决定的,所以平时加强左右手的基本功训练非常重要。 节拍、节奏和速度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初学者最需要掌握的是不同节奏型的特点,这一点需要一些专门的训练,一般有3~5堂课就可以基本掌握。速度变化复杂也是古琴曲的特点,这方面只有弹熟一首作品,才能做到变化自如。 如何理解古琴的音乐语言,郭先生认为:古琴音乐语言的丰富性要我们在习琴过程中慢慢体悟,只有掌握好古琴的演奏技巧,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在领悟作品整体风格和思想内涵的同时,对每一个音、每一个乐句仔细体会,读懂作者创作的意图和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古琴的魅力,在理解作品思想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爱恨情愁。 活动中,郭怀瑾先生以古琴曲“良宵引”为案例,详细讲解了作品内涵;创作背景和思想,采取逐句分析的方法,解释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一个音在作品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来宾受益匪浅。 郭先生最后强调,刻苦练琴是弹好琴的基础,学琴中没有捷径可走,理解作品和掌握音乐语言同时能完美演绎作品是弹琴者的最基本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以琴载道、修心养性。离开基本技法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活动结束时,韩杰先生又做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活动圆满结束。 |